2021年10月的文章
第102页
1.【 】是指足球运动员运用身体的有效部位,将运行中的球有目的接控在所需位置上的动作方法,是运动员获得球的主要手段。
A.抢球 B.断球
C.运球 D.接球
2.铅球比赛决赛中运动员最多可试投【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3.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师生的双边活动 B.教师的主导作用
C.学生的主体作用 D.学生身体锻炼
4.BMI测定主要用于评价人体的【 】
A.肌肉力量和耐力 B.心肺耐力
C.身体组成 D.柔韧性
5.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推迟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是第【 】届奥运会。
A.30 B.31
C.32 D.33
6.耐久跑训练,对磨练学生的【 】,树立永不言败的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作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A.情绪 B.情感
C.意志 D.能力
7.在中小学跳远教学中,通常采用【 】米的助跑距离。
A.12~17 B.14~19
C.15~20 D.16~21
8.下列体育教学方法中,不属于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一项是【 】
A.讲解法 B.问答法
C.讨论法 D.发现法
9.下列不是通过设计而形成的体育项目是【 】
A.足球 B.篮球
C.五禽戏 D.马拉松
10.【 】年,中国女排顽强拼搏获得我国体育史上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A.1980 B.1981
C.1982 D.1984
1.【 】是对痛苦经历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苦闷,整日愁眉不展,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有“精神感冒”之称。
A.焦虑 B.抑郁
C.强迫障碍 D.恐怖障碍
2.少年男子排球比赛中,其球网高度是【 】
A.224~225厘米 B.200~215厘米
C.236~243厘米 D.上述都不是
3.“练习者主要是依靠动作的比较与外部反馈来学习,通过视听信息进行模仿练习,示范与指导对于学习尤为重要”,这是指动作技能形成中的【 】阶段。
A.协调完善 B.动作的联结
C.认知定向 D.动作自动化
4.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 】,充分表达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A.“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B.“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C.“团结、友谊、进步” D.“重要的不是第一名,而是参与其中”
5.体育锻炼后,适当补充【 】有利于缓解肌肉酸痛,减轻疲劳,增强体质。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6.在做分腿腾越完整练习时,保护人应该站在【 】
A.跳箱正后方 B.跳箱正前方
C.跳箱两侧前方 D.跳箱两侧后方
7.队列队形术语中,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前后的间隙称为【 】
A.间隔 B.基准
C.满伍 D.距离
8.为预防运动性腹痛,应该在饭后多久才能进行剧烈运动?【 】
A.15分钟 B.0.5~1小时
C.1~1.5小时 D.1.5~2小时
9.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都属于【 】
A.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B.以探究竞赛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C.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D.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10.如果将两种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会出现红细胞彼此聚集成团,这种现象称为【 】
A.红细胞黏连 B.红细胞凝集
C.红细胞特异 D.红细胞抗原
名师题库,章节练习,模块练习,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选易错题
1.现代运动处方要求包括三种运动种类,即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和力量性运动,下列哪项属于伸展性运动?【 】
A.游泳 B.骑自行车
C.广播操 D.跳绳
2.每次健身运动的时间,一般控制在【 】
A.5~15分钟为宜 B.15~60分钟为宜
C.60~90分钟为宜 D.60分钟以上为宜
3.在运动情境中,运动员往往将内部归因于自己的【 】
A.任务难度 B.运气
C.运动能力或努力 D.教练员
4.在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时,应采用【 】
A.环形包扎 B.螺形包扎
C.“8”字形包扎 D.转折形包扎
5.下列不属于武术基本步法的是【 】
A.上步 B.进步
C.撤步 D.仆步
6.既是横纹肌又是不随意肌的是【 】
A.骨骼肌 B.平滑肌
C.心肌 D.肌梭
7.原地投掷沙包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将沙包投过三米高的横杆,其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出手速度 B.提升投掷远度
C.改善出手角度 D.提升投掷准度
8.小学体育课运动量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其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①运动强度 ②运动密度 ③运动时间 ④运动次数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9.在田径比赛项目中,属于中长跑项目的是【 】
A.400米、3000米、5000米 B.800米、1500米、3000米
C.400米、800米、5000米 D.400米、800米、1500米
10.终点冲刺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 】
A.耐久跑 B.途中跑
C.加速跑 D.快速跑
1.蹲踞式跳远的教学重点是【 】
A.快速助跑和准确踏跳 B.起跳技术
C.腾空动作 D.落地缓冲
2.下列不属于短促口令的是【 】
A.立正 B.报数
C.稍息 D.立定
3.下列有关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理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式
B.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C.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D.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注意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4.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制订锻炼任务、内容、方法时,必须有所区别,其体现的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是【 】
A.持之以恒原则 B.因人制宜原则
C.全面发展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5.篮球“人盯人”战术,要求运动员加强【 】
A.注意转移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范围 D.记忆
6.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是学生形成体育态度的主要途径,实际存在的体育态度模仿学习包括【 】类型。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7.小肌肉群动作技能的学习绩效与智力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其相关程度是【 】
A.高度正相关 B.高度负相关
C.低度正相关 D.低度负相关
8.平衡能力自然发展的敏感期是【 】
A.7~13岁 B.7~12岁
C.6~8岁 D.10~12岁
9.在中学弯道跑动作技术教学时,常采用的示范法是【 】
A.镜面示范 B.正面示范
C.侧面示范 D.背面示范
10.在体育课堂的哪一环节应加强与创设“自主”的教学情景?【 】
A.队列训练时 B.集中讲解时
C.集体练习时 D.互帮互学时
1.在200米跑比赛中,起跑后运动员从3道跑去2道后完成比赛,并第一个冲过终点,其成绩为【 】
A.第一名 B.第二名
C.取消成绩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运球者利用腿部、上体的晃动使对方产生错觉,在对手做抢球动作时,使其重心产生错误移动,从而有机会从另一方向越过对手,这在足球运动中属于【 】
A.人球分过 B.利用穿档球过人
C.运球假动作过人 D.利用速度强行过人
3.骨质是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 】和骨密质构成。
A.骨膜 B.神经
C.骨髓 D.骨松质
4.跨越式跳高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与落地组成,其中助跑的任务是使人体获得向前运动的【 】
A.水平速度 B.角度
C.加速度 D.高度
5.《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的四个学习方面是【 】
A.运动动机、运动技能、运动成绩、运动评价
B.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竞赛技巧、锻炼规范
C.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D.体育人文、运动技能、人体科学、民族体育
6.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是【 】
A.身高(m)/实际体重(kg)² B.实际体重(kg)/身高(m)²
C.实际体重(k)²/身高(m) D.实际体重(kg)/身高(m)
7.田径训练的身体训练分为【 】
A.专项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 B.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
C.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 D.一般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
8.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学生的【 】划分学习水平。
A.身心发展特征 B.运动技术水平
C.兴趣爱好 D.体育基础知识
9.【 】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
A.背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正面示范 D.镜面示范
10.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就是【 】
A.动作技能 B.动作方法
C.动作练习 D.动作示范
1.在乒乓球比赛中,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则应判该发球员【 】
A.得一分 B.失一分
C.重发球 D.发球权转换到对方
2.起跑后的加速跑的主要任务是【 】
A.尽快达到最高速度 B.保持最高速度
C.摆脱静止状态 D.为冲过终点做准备
3.中国第一次正式提出申办奥运会是【 】年。
A.1990 B.1991
C.1998 D.1999
4.“训练时肌肉的最大用力可以始终贯穿于动作的始末,肌肉张力时值的总和可以显现出最大值”。上述文字描述的是【 】特点。
A.离心收缩训练方法 B.向心收缩训练方法
C.超等长收缩训练方法 D.等动收缩训练方法
5.完成两臂侧平举动作的主要肌肉是【 】
A.胸大肌和三角肌 B.胸大肌和背阔肌
C.三角肌和冈下肌 D.三角肌和冈上肌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中,【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A.体育教师 B.教研组长
C.校长 D.分管副校长
7.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Hb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 】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D.大于
8.队列队形中常用的语言法是【 】
A.指示 B.默念
C.自我暗示 D.口令
9.区分跑和走的标准主要是看【 】
A.速度的快慢 B.步幅的大小
C.身体重心起伏的大小 D.身体是否腾空
10.下列训练方法中,最有利于运动员建立和巩固动力定型的是【 】
A.循环训练法 B.重复训练法
C.竞赛训练法 D.变换训练法
1.肌糖原储量增多时,更有利于提高哪一项目的运动成绩?【 】
A.跳远 B.中长跑
C.举重 D.推铅球
2.篮球比赛中,一定会被裁判判罚为技术犯规的行为是【 】
A.质疑裁判的判罚 B.故意挑衅对方球员
C.过分的身体接触 D.有6人上场比赛
3.每次有氧锻炼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认为【 】分钟的有氧锻炼可以显著改善血脂水平。
A.120 B.80
C.45 D.60
4.【 】年第【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 】月【 】日在中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A.2023;23;3;3 B.2022;22;2;2
C.2023;22;2;2 D.2022;24;2;4
5.体育教学模式由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即教学指导思想、相应的教法体系和【 】
A.教学目标 B.教学过程结构
C.教学方法 D.教学效果
6.徒手体操教学显示前后动作时,应采用的示范面是【 】
A.镜面示范 B.正面示范
C.侧面示范 D.背面示范
7.运动时最主要、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也是肌肉“最佳燃料”的是【 】
A.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 D.无机盐
8.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此时学生处于动作学习的哪一阶段?【 】
A.粗略掌握阶段 B.改进动作阶段
C.巩固提高阶段 D.运用自如阶段
9.为了取得比赛胜利,最重要的足球技术是【 】
A.运球 B.假动作
C.踢球 D.接球
10.【 】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A.运动兴趣 B.运动天赋
C.运动基础 D.运动能力
1.大强度力量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出现肥大 B.对肌纤维横断面积无影响
C.快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D.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2.不规则骨主要分布在【 】
A.手腕和脚踝 B.肩胛
C.躯干骨 D.肋骨
3.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应采用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每分钟【 】
A.70~90次左右 B.90~110次左右
C.110~130次左右 D.130~150次左右
4.单项体育竞赛中,【 】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标准,或了解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情况而组织的比赛。
A.对抗赛 B.表演赛
C.测验赛 D.等级赛
5.初中阶段每学年体育教学时数为【 】学时。
A.108 B.54
C.72 D.144
6.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 】
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 B.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
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
7.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足球初学者进行的练习是【 】
A.两人一组传接球练习 B.三人一组传接球练习
C.四对一传抢练习 D.三对三传抢练习
8.新课标体育教学时,具体表达方法包括【 】
①行为动词②表现程度③行为主体④情境或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仰卧起坐主要测试学生的【 】
A.腹肌耐力 B.上肢爆发力
C.下肢爆发力 D.背肌耐力
10.体育教学过程要素由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策略构成,它们是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
A.体育教学手段 B.体育教学方法
C.学生 D.体育教学评价
1.“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名言最初出自哪位运动员?【 】
A.容国团 B.朱建华
C.许海峰 D.郎平
2.正规排球比赛中,球网高度为2.43米的组别是【】
A.少年男子 B.成年男子
C.少年女子 D.成年女子
3.骨是一种器官,骨膜分为【】
A.骨内膜和骨松质 B.骨内膜和骨密质
C.骨内膜和骨外膜 D.骨内膜和骨髓
4.下面能够反映人体机能水平的指标是【】
A.耐力 B.胸围
C.脉搏 D.速度
5.在篮球比赛中,半场人盯人防守应遵循的原则是【】
A.以球为主 B.以人为主
C.人、球兼顾,以球为主 D.球、区兼顾,以球为主
6.抬高伤肢主要是为了【】
A.减少疼痛 B.使受伤部位血液减少
C.使受伤部位血液增加 D.麻痹伤口
7.立定跳远的最后用力点是在【】
A.前脚掌 B.后脚掌
C.手臂 D.腰部
8.参加短时间重复训练的运动员体内以【】系统为主供能。
A.磷酸原代谢 B.乳酸
C.蛋白质 D.脂肪
9.跳远是反映人体什么素质的项目?【】
A.力量 B.速度
C.爆发力 D.柔韧
10.【】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兴奋阈值的高低)、中枢延搁时间的长短和效应器(肌组织)的兴奋性。
A.动作速度 B.位移速度
C.练习速度 D.反应速度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是【】
A.形态、机能、素质 B.心理、生理、素质
C.身高、体重、肺活量 D.形态、心理、素质
2.【】是指为了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所采取的保证措施与手段。
A.体育教学手段 B.体育教学原则
C.体育教学方法 D.体育教学组织
3.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用力顺序正确的是【】
A.展、蹬、伸、压、拔 B.蹬、展、伸、拔、压
C.蹬、展、伸、压、拔 D.展、蹬、伸、拔、压
4.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
A.助跑速度 B.空中走步式
C.腾起初速度和角度 D.踏板的准确性
5.有一位体育教师品行不良,在自己情绪不好时常侮辱学生,影响恶劣,一次课中将学生踢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应【】
A.给予行政处分 B.解聘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承担民事责任
6.三级跳远技术中的第二跳,又叫作【】
A.跳跃 B.跨步跳
C.跨跳 D.单足跳
7.排球比赛中有8个队参加单循环比赛的场数为【】
A.26 B.27
C.28 D.29
8.山羊分腿腾越和横箱分腿腾越练习时,踏跳应采用【】
A.单脚 B.双脚
C.跨越 D.单双脚都可以
9.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有【】两种。
A.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B.常规性准备活动和诱导性准备活动
C.放松性准备活动和兴趣性准备活动 D.导入式准备活动和情景式准备活动
10.走和跑的区别在于【】
A.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B.跑时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C.跑的步幅大,走的步幅
D.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没有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