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构叫作【 】
A. 肌腱
B. 突触
C. 运动终板
D. 轴突
2.奥运会五环标志中的蓝色代表的是哪个地区?【 】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美洲
3.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属于【 】
A. 运动保健科学
B. 运动人体科学
C. 运动生理科学
D. 运动医学科学
4.当今体育教学评价中,更加重视的评价目的是【 】
A. 选拔、甄别
B. 选拔、发展
C. 甄别、激励
D. 发展、激励
5.头手倒立前的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在练习者的【 】,双手扶其腿,前移重心。
A. 前方
B. 后方
C. 侧前方
D. 侧后方
6.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皮肤、肌肉、骨骼等受到伤害,称为【 】
A. 拉伤
B. 外伤
C. 内伤
D. 压伤
7.队列队形中,下列术语描述正确的是【 】
A. 按路排成的队形称为横队,其纵深小于宽度
B. 按列排成的队形称为纵队,其纵深小于宽度
C. 按列排成的队形称为横队,其宽度大于纵深
D. 按路排成的队形称为纵队,其纵深小于宽度
8.武术的本质功能是【 】
A. 比赛表扬
B. 修身养性
C. 愉悦身心
D. 防身自卫
9.下列属于超等长收缩练习的是【 】
A. 跳深
B. 仰卧起坐
C. 十字支撑
D. 提铃至胸
10.在投掷练习中,投掷【 】不变,出手角度适当才会获得最佳成绩。
A. 高度
B. 力量
C. 动作
D. 方向
11.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是【 】
A. 分管校长
B. 教导主任
C. 体育教师
D. 体育教研组长
12.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 】,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
A. 运动素养
B. 运动习惯
C. 运动技能
D. 运动爱好
13.下列不属于短促口令的是【 】
A. 立正
B. 报数
C. 稍息
D. 立定
14.单杠骑撑前回环动作围绕人体哪一个基本轴来完成?【 】
A. 垂直轴
B. 矢状轴
C. 冠状轴
D. 长轴
15.下列不属于课堂常规的是【 】
A. 课中常规
B. 课前常规
C. 课后常规
D. 课的要求
16.前臂负重弯举,肱二头肌的工作条件是【 】
A. 近固定
B. 远固定
C. 无固定
D. 下固定
17.在投掷中,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和时间与出手初速度的关系是【 】
A. 增加工作距离,缩短用力时间,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B. 缩短工作距离,用力时间不变,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C. 工作距离不变,增加用力时间,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D. 增加工作距离,增加用力时间,能增大出手初速度
18.制定体育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是【 】
A. 学时教学工作计划
B.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C.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D. 学段教学工作计划
19.青少年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是【 】
A. 中暑
B. 脱水
C. 心源性猝死
D. 脑源性猝死
20.两腿交叉屈腿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前脚掌着地,膝部靠于前小腿外侧,臀部接于后脚跟处的步法称为【 】
A. 仆步
B. 虚步
C. 歇步
D. 弓步
1.跑的技术结构包括【 】几个部分。
A. 起跑、加速跑和冲刺跑
B. 起跑、途中跑和加速跑
C. 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
D. 起跑、匀速跑和冲刺跑
2.篮球技术中,手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托球的后下部,手腕后屈,用手指和指根把球控制住的动作名称是【 】
A. 双手持球
B. 双手接球
C. 单手持球
D. 单手接球
3.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人体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 】
A. 最大通氧量
B. 最大摄氧量
C. 肺泡通气量
D. 肺活量
4.根据肌肉运动特点,可把肌肉分为不随意肌和【 】
A. 骨骼肌
B. 随意肌
C. 平滑肌
D. 心肌
5.前臂出血时,用指压法止血应压迫【 】
A. 锁骨下动脉
B. 肱动脉
C. 尺动脉
D. 枕动脉
6.【 】,人们研究心理与运动损伤的关系重点在动机与运动损伤的关系上。
A. 20世纪60年代末
B. 20世纪70年代末
C. 20世纪80年代末
D. 20世纪90年代末
7.排球【 】年传入中国。
A. 1901
B. 1915
C. 1905
D. 1895
8.造成儿童佝偻病是因为缺少【 】
A. 维生素B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9.通过体育教学评价促使被评价对象形成继续努力或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改善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活动水平的动机或期望,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 】原则。
A. 指导性
B. 科学性
C. 激励性
D. 全面性
10.完成两臂侧平举动作的主要肌肉是【 】
A. 胸大肌和三角肌
B. 胸大肌和背阔肌
C. 三角肌和冈下肌
D. 三角肌和冈上肌
11.对体育过程结构的认识,经历了由运动教学的单一结构观到体育过程的三阶段结构观的过程,即【 】三阶段。
A. 体育教学、运动实践、学习评价
B. 体育教学、运动后恢复、学习评价
C. 运动实践、运动后恢复、学习评价
D. 体育教学、运动实践、运动后恢复
12.篮球运动的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和行进间低手投篮技术动作中,球出手后的瞬间旋转方向分别是【 】
A. 向后;向后
B. 向前;向前
C. 向前;向后
D. 向后;向前
13.教案亦称【 】,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A. 教学设计
B. 教学计划
C. 课程内容
D. 课时计划
14.长期耐力训练可使机体安静时心率减慢,其机制是【 】
A. 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 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
C. 自主神经紧张性增强
D. 感觉神经紧张性增强
15.在比赛中,比赛队失败两次就失去继续参加比赛资格的比赛制度称为【 】
A. 单循环制比赛
B. 双淘汰制比赛
C. 单淘汰制比赛
D. 混合制比赛
16.教师写课后小结(教学反思)工作,其性质属于【 】
A. 学生对授课过程的评价
B. 教师对授课过程的评价
C. 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D.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17.【 】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要与体育相结合,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
A. 洛克
B. 夸美纽斯
C. 佩斯泰洛奇
D. 卢梭
18.肩关节脱位常发生在【 】
A. 前下方
B. 上方
C. 后下方
D. 下方
19.在弯道跑时,右脚应用【 】着地。
A. 脚掌外侧
B. 脚掌内侧
C. 全脚掌
D. 前脚掌
20.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 】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A. 竞技能力、竞技状态、比赛条件
B. 比赛发挥、先天性能力、后天性能力
C. 竞技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业务水准
D. 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1.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 】
A. 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
B. 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
C. 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 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
2.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中,按照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分类,可分为【 】
A. 教授法、学练法或指导法、练习法
B. 讨论法、学练法或指导法、练习法
C. 教授法、学练法或指导法、讨论法
D. 教授法、讨论法或合作法、练习法
3.在小组或团队中,学生运用互助性学习形式完成了排球垫球教学任务,这种学习方法是【 】
A. 自主学习法
B. 探究式学习
C. 合作学习法
D. 发现式学习
4.减肥的最佳方式是【 】
A. 运动
B. 节食
C. 运动、节食
D. 服减肥药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 】正式实施。
A. 2006年
B. 2005年
C. 2002年
D. 2007年
6.以下不是人类健康三大杀手的是【 】
A. 糖尿病
B. 癌症
C. 肥胖
D. 心脑血管病
7.一般来说,超量恢复常常出现在运动后【 】
A. 1~2天
B. 2~3天
C. 3~4天
D. 一周
8.儿童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发展进入不同的阶段。12~15岁时是儿童认知水平发展的【 】
A. 前运算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
C. 形式运算阶段
D. 具体运算阶段
9.体育学习中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赏识,这种动机属于【 】
A. 生物性动机
B. 内部动机
C. 外部动机
D. 间接动机
10.快速跑是以什么练习为主?【 】
A. 强度大的无氧练习为主
B. 强度大的有氧练习为主
C. 强度小的无氧练习为主
D. 强度小的有氧练习为主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体育锻炼的目的?【 】
A. 增强体质
B. 增进健康
C. 提高抗病能力
D. 提高运动成绩
12.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通常采用【 】组织形式进行。
A. 分组循环
B. 全班集体
C. 流水作业
D. 分组轮换
13.消化道平滑肌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
A.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B.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反射性
C. 兴奋性、自律性、收缩性和反射性
D. 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和反射性
14.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是【 】的组成部分。
A. 泌尿系统
B. 心血管系统
C. 脉管系统
D. 生殖系统
15.篮球运动的持球手法是传球的基础,而提高传球技术的关键是【 】
A. 球的落点
B. 双手持球
C. 合理的用力
D. 注意观察
16.篮球的标准场地,边线长【 】米,底线长【 】米。
A. 28、15
B. 28、16
C. 26、15
D. 18、9
17.田径运动的4×100米接力比赛中,每个接力区的有效距离是【 】
A. 10米
B. 15米
C. 20米
D. 30米
18.参加剧烈体育活动前为了避免受伤需要先做【 】
A. 放松运动
B. 整理活动
C. 拉伸运动
D. 准备活动
19.体能训练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 】及协调等素质。
A. 平衡
B. 反应
C. 灵敏
D. 心肺机能
20.有10个班级参加校足球比赛,如采用单循环编排,应比赛【 】
A. 43场
B. 44场
C. 45场
D. 46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