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动作技能学习信息加工能力的因素包括加工容量和加工速度。其中,加工速度包括【 】
A. 工作速度、检索速度、反应速度
B. 编码速度、工作速度、反应速度
C. 编码速度、检索速度、工作速度
D. 编码速度、检索速度、反应速度
2.技巧练习过程中,凡是向后做动作时,保护与帮助者均应站在练习者的【 】
A. 前方
B. 侧方
C. 后侧方
D. 后方
3.体操支撑跳跃项目上板起跳时,双脚应踏在踏板的【 】
A. 最前端
B. 后端
C. 弧线最高处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学校体育在解决与之有关的各项任务中,应以下列哪项任务为中心?【 】
A.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B. 提高体育意识
C. 增强体质
D. 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
5.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 】
A. 教学方式的转变
B. 教学行为的转变
C. 学习方式的转变
D. 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6.根据力量素质与运动体重的关系,可以分为【 】
A. 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
B. 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
C. 最大力量与最小力量
D. 上述都不对
7.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可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主观感觉和【 】
A. 客观检查
B. 客观指标
C. 心理感觉
D. 医生检查
8.在羽毛球双打比赛中,当对手为对拉两边底线较好的防守型配对时,应【 】
A. 多采用杀吊结合战术,应稳扎稳打,不要盲目乱杀
B. 采用猛抽快打战术,要快、硬、狠
C. 采用攻人战术,并加强网前抢攻
D. 采用防守战术,等待对方主动失误
9.武术基本功练习中,一般正踢腿要求“三直一勾”,“一勾”是指【 】
A. 勾手
B. 勾脚
C. 支撑腿脚尖勾起
D. 摆动腿脚尖勾起
10.步型和步法练习主要是增进腿部的速度和力量,下列属于步型练习的是【 】
A. 击步
B. 垫步
C. 弧形步
D. 马步
11.脊柱一般至【 】岁才巩固,在整个发育时期均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形。
A. 18~19
B. 19~20
C. 20~21
D. 21~22
12.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包括【 】
A. 垫球、传球、发球、扣球和拦网
B. 垫球、传球、跳球、扣球和拦网
C. 跳球、传球、发球、扣球和拦网
D. 垫球、传球、发球、扣球和跳球
13.单杠支撑后回环的动作难点是【 】
A. 倒肩压臂腹贴杠
B. 倒肩压臂腹离杠
C. 倒肩压臂抬头支撑
D. 心理压力
14.以下属于集中注意力练习的游戏是【 】
A. 夺球防拍
B. 反口令练习
C. 蚂蚁运粮
D. 十字接力
15.下列踢球技术是身体向前移动时将球传给处于身后队员的踢球方法的是【 】
A. 脚尖传球
B. 脚跟传球
C. 脚背内侧踢球
D. 脚背外侧踢球
16.中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地是【 】
A. 天津
B. 上海
C. 陕西
D. 广州
17.体育能力既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有一种特殊能力,是由个体的【 】、运动技术及技能所构成的一种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A. 体育道德、体育特长
B. 体育智慧、体育道德
C. 体育特长、体育知识
D. 体育智慧、体育知识
18.在现代三级跳远技术中,对三跳的基本要求是【 】
A. 一跳平、二跳远、三跳高
B. 一跳远、二跳平、三跳高
C. 一跳平、二跳高、三跳远
D. 一跳高、二跳远、三跳平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灵敏素质测定方法的是【 】
A. 十字变向跑
B. 左右滑步跑
C. 折线跑
D. 50米跑
20.羽毛球运动中,搓球、勾球、扑球等网前击球技术常能直接得分或创造下一拍进攻的机会,它的要求一般不包括【 】
A. 击球点高
B. 一致性好
C. 反应快
D. 对方出现空位
1.训练的竞赛期中,运动负荷的安排应遵循【 】
A. 量小强度大
B. 量大强度大
C. 量小强度小
D. 量大强度小
2.足球比赛中,队员【 】将被裁判员出示黄牌警告。
A. 阻挡对方队员
B. 动作具有危险性
C. 推对方队员
D. 连续违反比赛规则
3.体操中,四肢移动范围不超过180°而停止在某一部位的动作为【 】
A. 倾
B. 举
C. 桥
D. 绕
4.根据人体运动环节的不同,运动动作可以分为上肢运动、【 】运动、头颈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等。
A. 下肢
B. 左右
C. 前后
D. 上下
5.篮球行进间运球时应按拍球的【 】
A. 正上方
B. 前上方
C. 后上方
D. 侧上方
6.制订学校体育目标有四种方向,它们分别是:“普遍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和“【 】”
A. 教育目标
B. 过程目标
C. 行为目标
D. 实施目标
7.学校体育本质的功能是【 】
A. 育人功能
B. 健身功能
C. 训练功能
D. 发展功能
8.乒乓球单打比赛,双方比分10:10,则需某一方超过对手【 】
A. 2
B. 4
C. 6
D. 8
9.田径运动是比【 】的项目。
A. 强度、力量、耐力
B. 速度、高度、远度
C. 素质、技术、意志
D. 速度、柔韧、灵敏
10.人的身高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 】
A. 3周岁以下
B. 5~6周岁
C. 10~12周岁
D. 12~14周岁
11.下列关于准备活动生理作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机能
B. 使体温升高
C. 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
D. 利于散热
12.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 】
A. 坏血病
B. 佝偻病
C. 骨质疏松症
D. 夜盲症
13.承担生理负荷的极限性是【 】的特点之一。
A. 学校体育
B. 群众体育
C. 运动训练
D. 社会体育
14.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人体的外力
B. 支撑反作用力
C. 摩擦力
D. 人体的内力
15.在某节徒手操中,臂上举,上体从左向右做圆形运动,该动作称为上体的【 】
A. 全旋
B. 绕环
C. 绕
D. 旋转
16.针对较复杂的运动技能中的某个技术环节进行的练习叫作【 】
A. 反复练习
B. 完整练习
C. 分解练习
D. 间歇练习
17.篮球运动中,常见的踝关节扭伤部位是【 】
A. 外侧
B. 内侧
C. 前侧
D. 后侧
18.人第二次生长发育的突增在【 】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青春期
D. 幼儿期
19.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 】
A. 300米计时跑
B. 150米计时跑
C. 200米计时跑
D. 60米计时跑
20.在进行武术动作教学时,常采用的示范法是【 】
A. 镜面示范
B. 正面示范
C. 背面示范
D. 侧面示范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骨生长的外因的是【 】
A. 营养
B. 激素
C. 机械力
D. 体育锻炼
2.从运动生理来说,多长时间是全身耐力运动所需的最短时间?【 】
A. 5min
B. 10min
C. 15min
D. 30min
3.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水,应以【 】为原则。
A. 少量多次
B. 多量少次
C. 少量少次
D. 多量多次
4.学生直接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进行运动学习是【 】的主要特点。
A. 体育课程
B. 课外体育活动
C. 课余体育竞赛
D. 体育教学
5.下列多用于肘、膝、踝关节处的绷带包扎法是【 】
A. 环形包扎法
B. 螺旋形包扎法
C. 转折形包扎法
D. “8”字形包扎法
6.击剑是一项短兵相接,紧张激烈的运动,胜负常常决定在刹那间。短跑运动员在起跑时的一触即发,球类运动员在球场上闪电般的移动和迅速抢断,都离不开快速反应的作用,都是与对手进行【 】长与短的较量。
A. 灵敏性
B. 速度
C. 反应时
D. 爆发力
7.快速跑全程中,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是【 】
A. 起跑
B. 加速跑
C. 途中跑
D. 冲刺跑
8.减肥的最佳方式是【 】
A. 运动
B. 节食
C. 运动、节食
D. 服减肥药
9.骨骼肌的物理特性是【 】
A. 收缩性、弹性、黏滞性
B. 伸展性、收缩性、黏滞性
C. 伸展性、弹性、黏滞性
D. 伸展性、弹性、收缩性
10.足球比赛中,掷界外球违反规则时应【 】
A. 重掷
B. 由对方掷球
C. 坠球
D. 获得任意球
11.最合理的跳高过杆技术是【 】
A. 剪式
B. 跨越式
C. 背越式
D. 俯卧式
12.体操动作以质量为前提,动作评定讲究【 】
A. 稳定、大方、优美
B. 稳定、大方、幅度
C. 稳定、优美、幅度
D. 优美、大方、幅度
13.人体内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大量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大量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合成【 】
A. APT
B. ATP
C. ADP
D. APD
14.《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将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水平划分为【 】
A. 三级
B. 四级
C. 五级
D. 六级
15.下肢肌肉中慢肌纤维百分比组成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的运动项目是【 】
A. 100m跑
B. 800m跑
C. 马拉松跑
D. 跳高与跳远
16.“在比较困难的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如克服运动中‘极点’反应”属于哪一方面的学习?【 】
A. 运动参与
B. 运动技能
C. 身体健康
D.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以下属于健美操基本步伐的是【 】
A. 迈步吸腿、侧滑步、侧交叉步
B. 迈步屈腿、侧滑步、侧交叉步
C. 迈步屈腿、迈步吸腿、侧滑步
D. 迈步屈腿、迈步吸腿、侧交叉步
18.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A. 《钦定学堂章程》
B. 《奏定学堂章程》
C. 《新学制课程标准》
D. 《学校体育指导纲要》
19.【 】是制定与修改篮球规则的唯一机构。
A. 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
B. 国际奥委会
C. 中国篮球协会
D. 国际篮球联合会
20.长跑到达终点时,如运动员骤然站立不动,易发生昏倒,这是因为【 】
A. 心收缩力减弱
B. 体位改变
C. 肌肉挤压作用骤停
D. 呼吸运动减弱
1.径赛比赛中,每个项目的第一名成绩应有三名正式计时员(其中一人为计时主裁判);在三只正式秒表中,两只秒表所计时间相同时,应以这两只秒表所计的时间为准;如三只秒表所计时间各不相同时,则应以中间时间为准;如使用两只秒表,所计时间不同时,应以【 】作为正式成绩。
A. 较差的时间
B. 较好的时间
C. 任意一块
D. 平均的时间
2.以下不属于足球整体进攻战术的是【 】
A. 边路进攻
B. 中路进攻
C. 后场进攻
D. 转移进攻
3.被称为人体所需的“第七大营养素”的是【 】
A. 矿物质
B. 膳食纤维
C. 无机盐
D. 维生素
4.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 】速度。
A. 移动
B. 冲刺
C. 位移
D. 起跑
5.从进入青春期发育高潮到发育趋于稳定一般历时【 】
A. 3年
B. 4年
C. 5年
D. 6年
6.仰卧起坐中,上体由仰卧位至垂直位时,腹直肌进行的收缩是【 】
A. 等长收缩
B. 超等长收缩
C. 向心收缩
D. 离心收缩
7.头手倒立前的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在练习者的【 】,双手扶其腿,前移重心。
A. 前方
B. 后方
C. 侧前方
D. 侧后方
8.排球比赛中,“后排违例”的意思是【 】
A. 后排队员直接击球过网
B. 后排队员到前场区扣球或拦网
C. 后排队员到前场区为本方攻手传球
D. 后排队员在后场区直接扣球进攻
9.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是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
A. 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B. 体验运动健身的规律
C. 体验运动成功的规律
D. 体验运动竞赛的规律
10.跳远是反映人体什么素质的项目?【 】
A. 力量
B. 速度
C. 爆发力
D. 柔韧
11.腹肌轮是健身的好器材,不受场地、空间的限制,向前滚动时要【 】
A. 收紧下巴慢慢推进
B. 放松腰不慢慢推进
C. 抬头前看慢慢推进
D. 翘起屁股慢慢推进
12.以下不属于关节软骨的特性的是【 】
A. 减小关节面摩擦
B. 吸收机械震荡
C. 有神经支配
D. 适量运动可增加关节软骨的厚度
13.足球比赛中,罚角球时对方队员距角球弧线至少【 】
A. 9.15米
B. 10.15米
C. 11.5米
D. 12.15米
14.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比赛项目,可以有效地发展速度。在正式田径比赛中,参加4×100米接力第一棒的运动员用左手拿棒,那么第四棒运动员接棒的手应该为【 】
A. 左手
B. 右手
C. 左右手都可以
D. 以上都不对
15.在篮球比赛中,当一名队员在后场获得控制活球的机会时,他所在的队必须【 】使球进入他的前场。
A. 在3秒内
B. 在5秒内
C. 在8秒内
D. 在10秒内
16.下面常用的体质测量指标中,属于身体素质指标的是【 】
A. 身高
B. 肺活量
C. 臂展长度
D. 柔韧度
17.某校召开田径运动会,其中跳跃项目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在编排运动会秩序册时,这三个项目的比赛顺序应该是【 】
A. 跳高、跳远、三级跳远
B. 跳高、三级跳远、跳远
C. 跳远、跳高、三级跳远
D. 跳远、三级跳远、跳高
18.新课程标准是按照水平来划分学段的,水平三相当于【 】
A. 小学三年级
B. 小学五、六年级
C. 小学三、四年级
D. 小学六年级
19.《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 】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方面的改变。
A. 分组学习
B. 自主学习
C. 技能学习
D. 合作学习
20.完成“双杠支撑后摆挺身下”动作的关键环节是【 】
A. 前摆送髋
B. 支撑后摆
C. 双手推杠
D. 挺身跳下
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 】种。
A. 9
B. 6
C. 7
D. 8
2.依据最新《田径竞赛规则》,在跳远比赛中,当运动员人数多于8人时,每人均有的试跳次数是【 】
A. 3次
B. 4次
C. 6次
D. 8次
3.国际足联规定,标准十一人制足球场地的尺寸是【 】
A. 100;64米
B. 105;68米
C. 90;45米
D. 110;75米
4.人体如以最快速度持续运动数秒后,ATP耗尽时代之而起的肌糖原在无氧条件下供能以使ATP合成并产生的代谢物质是【 】
A. 乳酸
B. 糖原
C. 磷酸原
D. 胱氨酸
5.在球类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强化规则与裁判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增强规范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
A. 身体健康
B. 体育知识
C. 体育技能
D. 思想品德
6.【 】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也是攻击性最强的,最有效的进攻手段和夺取发球权与得分的主要方法。
A. 传球
B. 垫球
C. 扣球
D. 拦网
7.人们常把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素质发展较快的一段关键时期称为【 】
A. 突增期
B. 敏感期
C. 发育期
D. 生长期
8.投掷铅球时,当握好铅球后,要将铅球【 】
A. 抵住颈部或下颚
B. 抵住颈部或上颚
C. 抵住颈部或肩部
D. 抵住肩部或下颚
9.下列不属于人体必需营养素的是【 】
A. 蛋白质
B. 脂肪
C. 植物纤维
D. 维生素
10.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战术目的而决定的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 】
A. 战术意识
B. 战术观念
C. 战术知识
D. 战术行动
11.由耐力项目的训练(有氧运动)引起的过度训练,运动员会表现出的症状是【 】
A. 兴奋、烦躁
B. 疲乏、淡漠
C. 多梦、易醒
D. 体重下降
12.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 】年在希腊举行的。
A. 1890
B. 1894
C. 1896
D. 1900
13.在武术项目中,以“拦、拿、扎”为主要技术的是【 】
A. 鞭术
B. 枪术
C. 刀术
D. 棍术
14.最大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 】
A. 增加
B. 降低
C. 不变
D. 因人而异
15.需要较高唤醒水平的运动项目是【 】
A. 射击
B. 举重
C. 射箭
D. 飞镖
16.下列哪项不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 】
A. 长拳
B. 太极拳
C. 竞走
D. 滑雪
17.相比较而言,最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的运动项目是【 】
A. 田径
B. 射击
C. 举重
D. 篮球
18.主题教学法是设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进行【 】,归纳主题特性。
A. 教学
B. 拓展
C. 升华
D. 延伸
19.下列营养素中,既可承担氧气运输,又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平衡的是【 】
A. 糖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维生素
20.下列选项中,能有效发展躯干主要肌肉力量的是【 】
A. 负重弯举
B. 负重提踵
C. 悬挂仰卧起坐
D. 俯卧收腿
1.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运动员动作速度的是【 】
A. 短跑运动员在听到出发指令时的反应
B. 单位时间内运动员跑的距离
C. 短跑运动员的步频
D. 上坡跑时用的时间
2.【 】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A. 体育兴趣
B. 体育动机
C. 体育行为
D. 体育态度
3.队列队形中常用的语言法是【 】
A. 指示
B. 默念
C. 自我暗示
D. 口令
4.下列关于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安排运动负荷
B. 根据体育老师对项目的熟悉程度安排运动负荷
C. 根据体育课教材的性质安排运动负荷
D. 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安排运动负荷
5.为及时处理比赛中出现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常备的急救物品有【 】
A. 冰袋
B. 创可贴
C. 止血棉
D. 活血止痛膏
6.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 】
A. 相互批评
B. 相互评价
C. 他人批评
D. 他人评价
7.篮球比赛中,一定会被裁判判罚为技术犯规的行为是【 】
A. 质疑裁判的判罚
B. 故意挑衅对方球员
C. 过分的身体接触
D. 有6人上场比赛
8.【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健身术,也称“导引”。
A. 太极拳
B. 八段锦
C. 五禽戏
D. 气功
9.最大摄氧量是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含量,下列选项中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
A. 心脏的泵血功能
B.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C.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D. 骨骼肌的分泌功能
10.以下不属于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选项是【 】
A. 信息反馈功能
B. 动机强化功能
C. 环境营造功能
D. 考察、鉴定功能
11.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了体育课的【 】特性。
A. 基础性
B. 实践性
C. 健身性
D. 综合性
12.体育课练习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
A. 各项活动合理的时间之和/课的总时间×100%
B. 某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课的总时间×100%
C. 学生做练习的总时间/课的总时间×100%
D. 学生基本部分总时间/课的总时间×100%
13.下列选项中,对义务教育阶段“身体健康”目标表述错误的是【 】
A. 增强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
B.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C. 全面发展体能和健康能力
D. 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14.教师要顺利地进行教学,就必须明确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一系列体育教学原则,上好体育课首先遵循【 】
A. 准备性原则
B. 学生主体性原则
C.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D. 兴趣性原则
15.常用方位术语“外侧”指的是【 】
A. 接近身体正中面
B. 远离身体正中面
C. 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
D. 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
16.骨的发生是指从胚胎时期开始到出生后骨发育完成为止。骨的发生方式有【 】两种。
A. 骨内膜和膜内成骨
B. 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C. 骨外膜和软骨内成骨
D. 骨外膜和膜内成骨
17.引体向上可有效发展人体的【 】
A. 臀大肌
B. 背阔肌
C. 股四头
D. 腓肠肌
18.首届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有【 】支球队参加。
A. 12
B. 11
C. 10
D. 9
19.足球教学训练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综合性原则、完整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进攻战术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C. 直观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D. 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综合性原则、实战性原则
20.在体育课教学开始阶段,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属于【 】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激励性评价
D. 水平性评价
1.小敏在篮球运球练习时,总低头,不观察场上情况。对此有效的纠错方法是【 】
A.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B. 看教师手势运球
C. 原地拍静止不动的球
D. 原地低运球练习
2.人体的水平位移的两种形式是走和跑。其中跑的一个周期是【 】
A. 两个支撑期和两个腾空期
B. 两个支撑期和一个腾空期
C. 一个支撑期和两个腾空期
D. 一个支撑期和一个腾空期
3.乒乓球正手发奔球的动作要点不包括【 】
A. 抛球不宜太高
B. 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
C. 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
D. 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
4.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因素?【 】
A. 儿茶酚胺的浓度
B. 体温升高
C. 出汗
D. 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5.足球比赛中判罚越位时,应以【 】方式恢复比赛。
A. 直接任意球
B. 间接任意球
C. 点球
D. 坠球
6.身体素质中,速度能力发展“敏感期”年龄范围是【 】
A. 3~5岁
B. 6~8岁
C. 10~12岁
D. 15~17岁
7.学生运动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要经历哪三个阶段?【 】
A. 需要—动机—探索
B. 想法—动机—实施
C. 倾向—探究—激发
D. 有趣—乐趣—志趣
8.两腿交叉屈腿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前脚掌着地,膝部靠于前小腿外侧,臀部接于后脚跟处的步法称为【 】
A. 仆步
B. 虚步
C. 歇步
D. 弓步
9.美国篮球梦之队首次亮相并夺冠于哪届奥运会上?【 】
A. 1996年亚特兰大
B. 1992年巴塞罗那
C. 1988年首尔
D. 2000年悉尼
10.在运动技巧的训练中,改变规则、制造噪音、以少打多是通过营造模拟比赛的环境,采用【 】的方式进行训练。
A. 增加难度要素
B. 变化难度要素
C. 模拟比赛情境
D. 积累比赛经验
11.以下哪项是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 】
A. 运动时身体不佳
B. 运动技术不正确
C. 运动时过度紧张
D. 以上都是
12.如果今天没有体育课,学校什么时候安排体育活动的时间?【 】
A. 大课间
B. 下午课后
C. 没有
D. 随时都可以
13.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 】
A. 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
B. 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C. 有氧耐力
D. 爆发力
14.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被称为【 】
A. 向心收缩
B. 离心收缩
C. 等张收缩
D. 等动收缩
15.在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 】
A. 提出周期训练理论
B. 提出超量恢复理论
C. 建立项群训练理论
D. 建立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理论层次
16.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小学阶段,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 】,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A. 运动意识
B. 运动习惯
C. 创新能力
D. 运动兴趣
17.下列不属于课前常规的是【 】
A. 课前认真备课
B. 编写教案
C. 进行课的小结
D. 布置与检查场地器材
18.余弦丈量法只要有一个丈量的基准点,就可以计算和向外丈量各条分道上所需要的位置,也称【 】
A. 直接丈量法
B. 经纬仪丈量法
C. 正弦丈量法
D. 放射丈量法
19.通过徒手操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 】
A. 联系能力
B. 动作思维能力
C. 适应能力
D. 想象力
20.足球比赛中除守门员外,唯一允许运动员用手接触球的特殊技术是【 】
A. 角球
B. 点球
C. 任意球
D. 掷界外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