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的文章
第275页
1.人体腾空后,人体的运动轨迹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 】
A.不能改变
B.可以改变
C.随时改变
D.视情况而定
2.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独立和创造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哪一特性?【 】
A.条件性
B.客观性
C.目标性
D.主体性
3.体育教师下达口令时,音量不宜平均分配。“向右看——齐”音量要高的是【 】
A.向
B.右
C.看
D.齐
4.奥林匹克运动能够不断地冲破逆境而发展壮大,依靠的不仅仅是竞技比赛,更重要的是人类对于和平、友谊和进步的追求与实践。这充分体现在奥林匹克主义、宗旨、精神和格言之中,其中“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奥林匹克的【 】
A.宗旨
B.格言
C.精神
D.主义
5.【 】是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
A.经验与成熟度、个性、智力、练习
B.经验与成熟度、个性、智力、运动能力
C.个性、智力、练习、运动能力
D.经验与成熟度、智力、练习、运动能力
6.脚内侧踢球的推送踢法,其特点是踢球脚与球接触时间较长,出球易于【 】
A.平稳
B.高远
C.旋转
D.快速
7.两臂维持侧平举姿势时,三角肌做的是静力性工作的【 】
A.支持工作
B.加固工作
C.固定工作
D.向心工作
8.在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比赛中,每次试跳的一般时间为【 】
A.1分钟
B.1分30秒
C.3分钟
D.2分钟
9.足球比赛中,每队上场队员应为【 】人。
A.6~11
B.7~11
C.8~11
D.9~12
10.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 】两大部分组成。
A.口腔
B.食管
C.小肠
D.消化腺
11.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主要利用【 】来刺激运动员,使其做出快速反应来实现。
A.枪声
B.口令
C.掌声
D.信号
12.体育教学评价中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有【 】
A.观察法、问卷法、测验法
B.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
C.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
D.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
13.手球起源于【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瑞士
14.跳远沙坑的宽度最小为【 】米。
A.2.65
B.2.75
C.2.85
D.3
1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前臂的外侧指的是桡侧
B.远离身体表面称之为浅
C.小腿的外侧指的是腓侧
D.四肢的近躯干端为近端
16.在丈量径赛项目距离时,要从起跑线【 】量至终点线【 】
A.前沿;后沿
B.后沿;后沿
C.前沿;前沿
D.后沿;前沿
17.体育游戏是一种【 】的体育手段。
A.实践性
B.科学性
C.综合性
D.广泛性
18.运动兴趣中的物质兴趣是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为对【 】的兴趣。
A.运动偏好
B.运动渴望
C.运动用品
D.运动方式
19.运动技术学习中被感受器登记了的技术动作有关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贮存,信息可在此持续【 】秒左右。
A.10
B.20
C.30
D.40
20.间歇重复练习法的特点是对【 】予以适当控制。
A.运动负荷
B.练习形式
C.练习后的休息
D.完成动作的方法
1.下列关于队列队形的基本术语,说法错误的是【 】
A.间隔是指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相隔的空隙
B.队形的纵深是指从第一列到最后一列的纵长
C.队列是指所排队伍的行列
D.基准学生是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
2.肌糖原储量增多时,更有利于提高哪一项目的运动成绩?【 】
A.跳远
B.中长跑
C.举重
D.推铅球
3.适宜的锻炼强度应该在50%~80%,对应的脉搏频率应在【 】
A.90~130次/分
B.110~150次/分
C.110~160次/分
D.120~180次/分
4.铅球比赛三次试掷结束后,成绩较好的前8名运动员进入后三轮,试掷顺序按【 】排。
A.成绩倒序
B.成绩优先
C.前三轮顺序
D.抽签决定
5.排球比赛中,发球运动员所在的位置是【 】
A.1号位
B.2号位
C.3号位
D.4号位
6.赛前训练周技术训练的基本特点是【 】
A.增加分解练习
B.增加完整练习
C.减少完整练习
D.同时增加完整和分解练习
7.人体有氧耐力水平的提高可通过“中央机制”和“外周机制”来实现。其中,“中央机制”是指【 】
A.心脏泵血功能
B.肌细胞的摄氧能力
C.中枢神经
D.肌细胞的耐乳酸能力
8.确定运动强度的指标不包括【 】
A.肺活量
B.心率
C.梅脱
D.自感用力度
9.羽毛球正手扣杀球时的拍面角度,要比击高远球时小,一般控制在【 】度之间为宜。
A.20~30
B.40~50
C.55~65
D.75~85
10.学习足球传球和射门技术时,首先要学会【 】
A.踢球技术
B.运球技术
C.掷界外球技术
D.停球技术
11.某校召开田径运动会,其中跳跃项目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在编排运动会秩序册时,这三个项目的比赛顺序应该是【 】
A.跳高、跳远、三级跳远
B.跳高、三级跳远、跳远
C.跳远、跳高、三级跳远
D.跳远、三级跳远、跳高
12.躯干骨是构成中轴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 】组成。
A.椎骨、肋骨和肱骨
B.椎骨、肋骨和胸骨
C.椎骨、胸骨和肱骨
D.胸骨、肋骨和肱骨
13.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秀行为进行肯定是一种【 】
A.批评
B.说服
C.表扬
D.评比
14.根据跳高比赛规则,一名运动员在每个试跳高度上有【 】次试跳机会。
A.1
B.2
C.3
D.4
15.体育产生的内部动因是【 】
A.增强体质的需要
B.娱乐的需要
C.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打发余暇的需要
16.小学“快速跑”教学中,教师设计模拟“5·12地震避险”,体现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性质的【 】
A.基础性
B.实践性
C.健身性
D.综合性
17.耐力跑测试是为了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及【 】耐力。
A.心肺
B.有氧
C.肌肉
D.无氧
18.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是【 】
A.以长时间速度性练习为主
B.运动量的安排要合理,一般强度、密度可稍大一些
C.避免做过多的憋气动作
D.宜采用较多的耐力性及力量性练习
19.乒乓球运动是由【 】演变而来的。
A.网球
B.桌球
C.台球
D.羽毛球
20.人的颈椎共有【 】块。
A.6
B.7
C.8
D.9
名师题库,章节练习,模块练习,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选易错题
1.铁人三项充分体现了对技巧和耐力的考验,2000年成为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由1.5千米游泳、10千米的长跑和【 】的自行车组成。
A.30千米
B.25千米
C.35千米
D.40千米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可以申请免修体育课的学生是【 】
A.肥胖学生
B.病残学生
C.体弱学生
D.厌学学生
3.通过人体本体感觉形成的认知称为【 】
A.感觉认知
B.概念认知
C.运动认知
D.行为认知
4.在田径比赛中,有的径赛项目要求运动员先分道跑,跑完一段距离到抢道标志线后,再采用不分道跑,这样运动员由外道向内道跑进就要比第一分道运动员多跑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 】
A.切入差
B.前伸数
C.弯道差
D.分道差
5.【 】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反应。
A.自身调节
B.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前馈调节
6.在体育课800米或1500米跑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了五种时间上的具体目标,然后让学生参照以上标准进行选择和对照进行练习。这采用的是【 】
A.选择教学法
B.举例教学法
C.观察教学法
D.分层教学法
7.篮球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篮球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具体【 】
A.步骤
B.手段
C.计划
D.原则
8.由国家教委体育司组织编写的《体育心理学》一书,经部分院校试用后于【 】年正式出版。
A.1985
B.1987
C.1989
D.1990
9.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心率最好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之间。
A.50%~60%
B.60%~70
C.60%~80%
D.70%~80
10.我国学校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标准是【 】
A.100~120次/分
B.120~140次/分
C.140~160次/分
D.160~180次/分
11.武术长拳演练中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其中“外三合”指的是【 】
A.手与眼合、身与步合、气与力合
B.手与眼合、身与脚合、膝与胯合
C.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D.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12.足球比赛时间上、下半场各45分钟,中场休息不超过【 】分钟。
A.5
B.10
C.15
D.20
1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的四个学习方面是【 】
A.运动动机、运动技能、运动成绩、运动评价
B.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竞赛技巧、锻炼规范
C.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D.体育人文、运动技能、人体科学、民族体育
14.武术的基本步型中,重心最低的是【 】
A.弓步
B.马步
C.仆步
D.虚步
15.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独特的“好奇心”和超常的“【 】”能力。
A.学习
B.动手
C.模仿
D.练习
16.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保证其正常机能的必需条件是【 】
A.人体外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B.人体形态的相对稳定性
C.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体排泄的相对稳定性
17.下列不属于女子竞技体操的项目是【 】
A.高低杠
B.平衡木
C.吊环
D.自由体操
18.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 】和静脉组成。
A.体循环
B.毛细血管
C.心房
D.动力泵
19.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各组练习不同内容,按预定时间相互轮换练习内容,称为【 】
A.分组教学
B.分组不轮换
C.教学分组
D.分组轮换
20.【 】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
A.社区体育
B.学校体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1.正式评价是指在日常师生互动中,即时发生的,不计入档案的,教师对学生表现作出的言语和拿言语反馈与评判。【】
2.德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首要内容,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3.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业精于勤”都是对桑代克的练习律的体现。【】
4.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集体的首要任务,因此在组建班集体之前,班主任必须完全认识和了解学生。【】
5.对于难度不太大但结构复杂的动作技能,采用分解讲解比整体讲解的效果要好。【】
6.常用的体能训练方法中,重复训练法多在改进运动技术、提升战术水平、提高身体素质时使用。【】
7.负重直臂侧平举、负重颈前推举练习可发展三角肌的力量。【】
8.教行进间上篮时,应先教低手上篮,再教高手上篮,然后再教勾手上篮和反手上篮。【】
9.在一局羽毛球的单打比赛开始时(比分0:0)或发球方得分为偶数时,发球方在右半场进行发球。【】
10蛙泳臂部动作可分为抓水、划水、收手和伸臂四个不可分割的动作阶段。【】
1.足球比赛时,防守者把球踢出球门线外应判【 】
A.角球
B.球门球
C.罚球点球
D.任意球
2.两足并拢时双膝不能靠拢,且相距超过1.5厘米以上是【 】腿。
A.“X”型
B.“O”型
C.正常
D.“S”型
3.跑步属于一种周期性运动项目,每一周期单腿的动作顺序是【 】
A.后蹬—前摆—折叠—扒地
B.后蹬—折叠—扒地—前摆
C.后蹬—前摆—扒地—折叠
D.后蹬—折叠—前摆—扒地
4.【 】是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一般包括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
A.负荷量的评价指标
B.平均心率的评价指标
C.练习密度的评价指标
D.练习强度的评价指标
5.女生初学排球发球时,宜使用动作简单、便于发力、稳定性强且能借助转体力量击球的发球方式称为【 】
A.正面上手发球
B.正面下手发球
C.侧面下手发球
D.跳发球
6.下列不属于足球脚背正面踢球的特点是【 】
A.踢球腿摆幅大
B.摆速快
C.出球方向变化较多
D.踢球力量大
7.体育游戏的特点是给所有参加者提供了获胜的可能与希望,并能在游戏活动中更好地挖掘人的潜能,这体现了体育游戏的【 】
A.无效用性
B.可选择性
C.变通性
D.竞争性
8.羽毛球比赛中,女子单打、男子单打和所有双打项目都是以一方先得【 】分为胜一局。
A.15
B.21
C.24
D.25
9.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是【 】
A.学校体育
B.社会体育
C.大众体育
D.高校体育
10.学生在进行骑撑前回环练习时,保护帮助者应站在【 】
A.杠前练习学生前腿的同侧
B.杠后练习学生前腿的同侧
C.杠前练习学生前腿的异侧
D.杠后练习学生前腿的异侧
11.排球运动中,垫球用力的大小与来球的力量【 】,与垫球的目标距离【 】
A.无关;成正比
B.成正比;成反比
C.成反比;无关
D.成反比;成正比
12.体育课堂常规对课前的主要要求是缺席要请假,整理好服装,【 】
A.站队快、静、齐
B.提前到操场
C.听讲不走神
D.器材要齐全
13.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年级学生测试的基本指标不包括【 】
A.坐位体前屈
B.50m跑
C.肺活量
D.1分钟跳绳
14.【 】年《壬戌学制》颁布后,体育教师培养的学制年限不断延长。
A.1920
B.1921
C.1922
D.1923
15.在球类运动中,篮球、橄榄球、足球、排球中哪种球最重?【 】
A.篮球
B.橄榄球
C.足球
D.排球
16.消化道和呼吸道共同通道是【 】
A.鼻
B.咽
C.喉
D.口腔
17.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方法致胜对方的搏斗竞技项目称为【 】
A.对打拳
B.推手
C.散打
D.短兵
18.篮球高运球时以【 】为轴。
A.指关节
B.腕关节
C.肘关节
D.肩关节
19.余弦丈量法只要有一个丈量的基准点,就可以计算和向外丈量各条分道上所需要的位置,也称【 】
A.直接丈量法
B.经纬仪丈量法
C.正弦丈量法
D.放射丈量法
20.在进行单杠一足蹬地翻身上动作时,在蹬地摆腿获得一定动能后,屈臂引体使【 】贴杠,就是为了让身体重心靠近旋转轴,从而确保身体旋转。
A.大腿
B.腹部
C.髋部
D.腰部
1.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及【 】
A.组合训练能力
B.教学训练能力
C.业余训练能力
D.传统训练能力
2.消化道平滑肌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
A.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B.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反射性
C.兴奋性、自律性、收缩性和反射性
D.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和反射性
3.卧推杠铃主要发展哪两块肌肉的力量?【 】
A.斜方肌、三角肌
B.腹直肌、腰大肌
C.菱形肌、髂腰肌
D.胸大肌、肱三头肌
4.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运动认识的教学方法为【 】
A.演示法
B.领会教学法
C.情景教学法
D.发现法
5.自由上肢骨由【 】组成。
A.肱骨、桡骨、尺骨及肩胛骨
B.肱骨、桡骨、手骨及肩胛骨
C.肱骨、桡骨、尺骨及手骨
D.肱骨、手骨、尺骨及肩胛骨
6.当对方击来网前球,用球拍轻轻一托,将球向上弹起,恰好一过网就朝下坠落,这种羽毛球网前击球的方法是【 】
A.放网前球
B.搓球
C.挑球
D.推球
7.在400米比赛中,第二跑道选手的起点在第一跑道的选手的起点的前面,这是因为【 】
A.以防选手之间相撞造成损伤
B.第二跑道周长比第一跑道的周长要长
C.第二跑道周长比第一跑道的周长要短
D.主要是便于裁判判定成绩
8.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的是【 】
A.骨
B.骨骼肌
C.关节
D.神经系统
9.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有【 】
A.蒸汽浴
B.补充维生素
C.轻微活动消除乳酸
D.生物反馈
10.下列不属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是【 】
A.撕裂伤
B.挫伤
C.拉伤
D.肌腱腱鞘炎
1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由【 】组成的。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
C.细胞膜、细胞核、基质
D.细胞膜、细胞器、细胞质
12.排球的发球技术动作中,【 】是最基本的和运用最多的发球方法。
A.正面上手发球
B.正面下手发球
C.侧面下手发球
D.跳发球
13.人体运动时,肌肉工作的直接能源是ATP,其最终的供能形式是【 】
A.有氧氧化供能和无氧氧化供能
B.磷酸原供能和乳酸能供能
C.糖原供能
D.蛋白质供能
14.决定田径投掷项目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用力大小
B.出手角度
C.出手初速度
D.用力时间
15.新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计划是指【 】
A.某一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案
B.学期教学计划
C.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是一种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
D.课时教学计划
1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 】为主要手段的一门必修课程。
A.技能学习
B.身体练习
C.综合练习
D.基础练习
17.仰卧起坐中,上体由仰卧位至垂直位时,腹直肌进行的收缩是【 】
A.等长收缩
B.超等长收缩
C.向心收缩
D.离心收缩
18.能使学生获得多种新鲜运动感觉,调动练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训练方法是【 】
A.重复训练法
B.持续训练法
C.变换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19.体现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情绪体验
B.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C.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D.课堂内容有序进行
20.肌肉在做等长收缩时,肌张力【 】外加的负荷阻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
1.经我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定为“全民健身日”。
A.7月7日
B.8月8日
C.9月8日
D.10月8日
2.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宜布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是【】,其成为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亚洲运动会三项国际赛事的城市,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举办后,时隔70年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
A.巴黎
B.纽约
C.北京
D.伦敦
3.在人体的运动系统中,运动的动力器官是【】
A.骨
B.骨连结
C.骨骼肌
D.关节窝
4.【】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它由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构成,属于椭圆屈戍关节。
A.肘关节
B.腕关节
C.指关节
D.膝关节
5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能利用的直接能源是【】
A.ATP
B.脂肪
C.糖类
D.蛋白质
6.动脉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动脉血压,一般是指【】
A.主动脉压
B.冠状动脉压
C.肺动脉压
D.桡动脉压
7.过度运动训练的早期症状以【】的表现为主。
A.心血管系统
B.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
D.生殖系统
8.为消除运动性疲劳,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期间,每天应保证【】的睡眠时间。
A.4h
B.6h
C.8h
D.10h
9.区分体育游戏还是智力游戏的关键为是否具有【】
A.锻炼身体的价值
B.趣味性
C.一定的规则
D.教化性
10.儿童认知水平随年龄的发展进人不同的阶段,其中7-12岁是儿童认知水平发展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926年,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伦敦举行,这标志着乒乓球运动发展成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此后,乒乓球成为遍及世界五大洲的竞技运动,并于【 】被列为夏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A.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B.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C.1988年汉城奥运会
D.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2.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包含【 】
A.身高、胸围、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
B.体重、身高、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
C.体重、身高、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
D.体重、身高、仰卧起坐、立定跳远
3.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 】为基础。
A.运动需要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技术基础
4.跳高比赛中每轮之后,横杆升高不得少于【 】厘米。
A.2
B.3
C.4
D.5
5.标准400米跑道的半径是【 】
A.36.5米
B.35米
C.37.05米
D.36米
6.【 】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最高法规性文件。
A.《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B.《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7.上坡跑能够纠正学生跑步时后蹬不充分,属于【 】
A.阻力
B.助力
C.定向
D.领先
8.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 】
A.擦伤
B.切割伤
C.刺伤
D.挫伤
9.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 】和生殖五方面的基本特征。
A.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
B.新陈代谢、兴奋性、刺激性、适应性
C.新陈代谢、兴奋性、反应性、适应性
D.新陈代谢、兴奋性、机体性、适应性
10.通过徒手操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 】
A.联系能力
B.动作思维能力
C.适应能力
D.想象力
11.技巧运动在大型比赛中,只进行【 】比赛。
A.自选动作
B.规定动作
C.单人
D.团体
12.中国女排在郎平主教练的带领下,于【 】夺得里约奥运会的冠军。
A.1996年
B.2000年
C.2008年
D.2016年
13.制订学校体育目标有四种方向,它们分别是:“普遍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和“【 】”
A.教育目标
B.过程目标
C.行为目标
D.实施目标
14.能够与周围组织进行营养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
A.动脉
B.小动脉管
C.静脉
D.毛细血管
15.体育课的基本结构主要是根据【 】来划分。
A.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B.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C.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D.超量恢复原理
16.在短跑教学中,步幅提高难度非常大,为了达到理想的步幅,教师常采用后蹬跑、高抬腿跑、【 】等内容。
A.小步跑
B.跑下坡
C.跑上坡
D.牵引跑
17.队列队形中,下列术语描述正确的是【 】
A.按路排成的队形称为横队,其纵深小于宽度
B.按列排成的队形称为纵队,其纵深小于宽度
C.按列排成的队形称为横队,其宽度大于纵深
D.按路排成的队形称为纵队,其纵深小于宽度
18.在科学的训练条件下,高原的低氧环境给运动员带来的好处不包括【 】
A.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B.增强机体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C.刺激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D.提高耐寒力
19.排球在发飘球时击球的用力【 】
A.短促突然
B.一直送出去
C.持续用力
D.慢而缓
20.人体右肺因受肝的位置影响,形状【 】;左肺因受心脏偏左的位置影响,形状【 】
A.扁窄而略长;短而宽
B.长而宽;扁宽而略长
C.短而宽;扁窄而略长
D.扁宽而略长;长而宽
1.在弯道跑时,右脚应用【 】着地。
A.脚掌外侧
B.脚掌内侧
C.全脚掌
D.前脚掌
2.下列不是直线助跑的运动项目是【 】
A.蹲踞式跳远
B.背越式跳高
C.跨越式跳高
D.三级跳远
3.中学生的篮球质量为【 】
A.420~480克
B.400~420克
C.440~560克
D.567~650克
4.国际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又称【 】
A.苏迪曼杯赛
B.汤姆斯杯赛
C.戴维斯杯赛
D.尤伯杯赛
5.肺是呼吸系统的实质性器官,根据肺的功能,肺的组织结构可分为【 】
A.导气部和肺泡
B.导气部和呼吸部
C.肺泡和呼吸部
D.肺泡和毛细血管
6.单手肩上投篮时,全身协调用力,用手指拨球,球的旋转方向是【 】
A.向左
B.向右
C.向前
D.向后
7.核心力量训练原则中,所谓“核心”就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即【 】以下,【 】以上,包括盆骨内在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括许多块骨骼肌。
A.肩关节;踝关节
B.踝关节;髋关节
C.肘关节;髋关节
D.肩关节;髋关节
8.【 】是具有造血、滤血、储血、免疫功能的生理器官。
A.脾
B.肝
C.肾
D.胆
9.篮球比赛中,在一次进攻中队员必须在【 】秒内出手且篮球触及篮圈,不然就是违例。
A.3
B.8
C.12
D.24
10.排球运动中,扣快球的手法特点是【 】
A.拉臂较大,挥臂较快
B.展腹拉臂,收腹压臂
C.拉臂不太大,快压小臂,手腕击球
D.拉臂不太大,小臂放松,利用振胸带臂和加速甩腕击球
11.下列不属于田赛项目的是【 】
A.撑竿跳高
B.铅球
C.铁饼
D.男子110米栏
12.在田径比赛中,终点计时员应当在运动员【 】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停表。
A.躯干的任何部分
B.身体的任何部分
C.上肢的任何部分
D.下肢的任何部分
13.提高过栏速度,【 】,是提高跨栏周期速度、创造优异成绩的根本途径。
A.提高栏间跑频率
B.准确踏上起跨点
C.起跑加速步数固定
D.起跨腿蹬伸充分
14.体育教学内容中,既有新授内容,又有复习内容的体育实践课类型为【 】
A.新授课
B.复习课
C.综合课
D.考核课
15.运动生理学起源于【 】
A.解剖学和生理学
B.解剖学和心理学
C.心理学和生理学
D.运动学和生理学
16.体育运动的基石是【 】
A.篮球
B.游泳
C.马拉松
D.田径
17.某班有30名学生,新授课学习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复习内容为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师应采取【 】的教学模式。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同质分组
C.分组不轮换
D.异质分组
18.终身体育兴起于【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1世纪
19.在跳跃类运动项目中,【 】对跳跃的成绩影响不大。
A.腾起的初速度
B.腾起的角度
C.空中姿势
D.腾起瞬间身体重心高度
20.下列不属于技能操作信息加工过程的是【 】
A.刺激辨别阶段
B.反应选择阶段
C.反应控制阶段
D.反应编程阶段
1.下列不属于田径比赛项目的是【 】
A.射击
B.投掷
C.跳远
D.竞走
2.乒乓球击球的第一个环节是【 】
A.移动
B.控位
C.判断
D.击球
3.中国古代华佗创编的保健体操叫【 】
A.五禽戏
B.八段锦
C.艺术体操
D.易筋经
4.推铅球技术可以分为【 】两大类。
A.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B.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旋转推铅球技术
C.滑步推铅球技术和旋转推铅球技术
D.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旋转推铅球技术
5.技术动作较轻松自如、有节奏感、稳定,能比较顺利和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但是遇到一些新异刺激时,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此动作特征属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 】
A.巩固过程
B.泛化阶段
C.动作自动化阶段
D.分化阶段
6.在球类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强化规则与裁判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增强规范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
A.身体健康
B.体育知识
C.体育技能
D.思想品德
7.标准田径场内突沿周长为【 】
A.400米
B.398米
C.396米
D.394米
8.接力跑中,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向下,传棒人将棒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手中,这种传棒方法称为【 】
A.下压式
B.前推式
C.上挑式
D.平移式
9.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水,应以【 】为原则。
A.少量多次
B.多量少次
C.少量少次
D.多量多次
10.在三分投篮时,上升球被三分线上的防守队员触及中篮,判罚【 】
A.进攻方得2分
B.进攻方得3分
C.防守队员违例
D.得分无效
11.接力跑的技术重点是传接棒技术和【 】的衔接。
A.速度
B.弧度
C.同伴
D.时机
12.体操动作以质量为前提,动作评定讲究【 】
A.稳定、大方、优美
B.稳定、大方、幅度
C.稳定、优美、幅度
D.优美、大方、幅度
13.下列不属于短促口令的是【 】
A.立正
B.报数
C.稍息
D.立定
14.田径男子十项全能第二天比赛项目含有110米栏、铁饼和【 】
A.三级跳远、标枪、1500米
B.三级跳远、标枪、3000米
C.撑竿跳高、标枪、1500米
D.撑竿跳高、标枪、3000米
15.在越过同一高度的横杆,身体重心最低的跳高技术是【 】
A.跨越式跳高
B.背越式跳高
C.剪式跳高
D.俯卧式跳高
16.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17.教师进行讲解、示范技术动作,使学生对所学技术建立动作概念,这处于教学实施的【 】阶段。
A.感知
B.理解
C.巩固
D.运用
18.在跳高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臀部或大小腿后侧碰落横杆的错误。下列关于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上体后仰过大
B.腾起的角度、起跳点的远近、水平速度等动作不合理
C.过杆时展腹、挺髋动作不充分
D.过杆后的收腹举腿时机掌握不当
19.足球运动员按照规则的规定用双手将球掷入场内预定目标的动作方法叫作【 】
A.球门球
B.任意球
C.掷界外球
D.角球
20.《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进行【 】专题系列的教学中,一般可采取行政班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A.健康教育
B.疾病预防
C.治疗方法
D.身体发育